中国雨伞网 - 雨伞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行业资讯 | 国内伞市场 | 国际伞市场 | 伞业企业专题 | 招商引资 | 伞城资讯 | 网络营销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伞城资讯 > 雨季话雨伞
N.biz | 商业搜索

雨季话雨伞

信息来源:eoouoo.com   时间: 2014-05-04  浏览次数:2259

    连日来,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了降雨,外出的人们纷纷打起了雨伞。由于它携带方便、可张可合,夏天有烈日之下还可以用来遮挡阳光,因而成为人们夏日里生活和外出旅行的一件必备用品。
   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,从发明之日到现在至少也有3500多年的历史。关于伞的发明,民间有种种传说。流传较广而又有文字记载的还是那位神通广大的“鲁班先师”。据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,媳妇云氏每天往返送饭,遇上雨季,常常挨淋。鲁班在沿途设计建造了一些亭子,遇上下雨,便可在亭内暂避一阵。亭子虽好,总不便多设,而且春天孩儿脸,一日变三变,夏季雷阵雨,说来就来,以至“迅雷不及掩耳”。云氏突发奇想,“要是随身有个小亭子就好了”。鲁班听了媳妇的话,茅塞顿开。这位本领高强、无所不能的中国发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样子,裁了一块布,安上活动骨架,装上把儿,于是世界上第一把“雨伞”就这样问世了。而据《玉屑》记载,伞是鲁班的媳妇为关心终日在外劳作的丈夫而发明的。不论是谁发明,当时并没有“伞”的称呼,而是被人们称之为“簦”,后又称为“华盖”。《国语 吴》中就有“簦笠备雨器”的记载。《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》中则记载了虞卿“蹑轿担簦”冒雨前往赵国游说孝成王的史实。唐朝李延寿编写《南史》和《北史》时,才正式为伞定名。
    不过,当时伞被用于官仪,老百姓将其称为“罗伞”。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,伞的用料、色彩、尺寸就像头上的乌纱、身上的朝服一样,也是区分官职大小、身份尊卑的一种标志。如宋代只有天子才能用红黄二色,庶僚一律用青色。因此古时皇帝或高官出巡时乘座的轿子或车子都张着黄色伞盖,以表示“荫庇百姓”,因此民间将这种伞称为“凉伞”、“罗伞”、“万民伞”,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遮阳、挡风、避雨。伞在中国诞生之后,随着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日益扩大,也就逐渐传到了国外。日本在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出了十九批“遣唐使”,多达五百余人,其中有医师、画师、音乐家及各方面的学者,他们到中国专门
    学习中国文化,不仅把中国的历法、天文、音乐、美术等文化带到了日本,也把包括制伞工艺在内的多种生产技术和制造工艺带到了日本。
    1747年,英国一位叫祖纳斯 汉努威的商人到中国旅行,发现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,雨停后把伞一收,随身携带,甚为方便,回国时便买了一把。回去后不久,正逢一个雨天,他便撑开带回去的那把雨伞在伦敦街头行走。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: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,用伞遮住雨就是违反天意,是大逆不道的。汉努威因此受到嘲骂和诅咒,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掷鸡蛋。但是,雨伞的好处却人人可见,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逐渐盛行起来。到19世纪中叶,雨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,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荣耀。
    伞在当代艺术作品中,被赋予社会学或政治象征意义的首推文革中刘春华创作的油画《毛主席去安源》。在画上乌云蔽日、山雨欲来,毛泽东手执雨伞,踏着氤氲的山路走来。该画自1968年7月1日随“两报一刊”发往全国,并印成彩色单张和搬上邮票,成为世界美术史上印数最多、流传最广的美术作品。而在舞台艺术上,伞常常被用来作戏曲、歌舞、杂技等艺术表演的道具。我国于1963年6月30日发行的特55《中国民间舞蹈(第三组)》邮票,展示了我国六个民族的六种不同的舞蹈,其中的“黎族三月三”描绘的便是一对黎族青年男女共撑一把伞,亲密无间爱意缠绵载歌载舞,生动反映了黎族三月三民族风情,那种浓郁的乡土气息,民间风俗扑面而来。台湾省1983年发行的《白蛇传》邮票,第一枚反映的就是“西湖借伞”的情景,正是这把伞,一借一还便衍生出许仙和白娘子之间的曲曲折折的爱情故事。
    现如今,伞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仅为遮风挡雨所用,它的家族已经是子孙繁衍、款式众多。有置于案头、茶几上的灯罩伞,有直径达两米多的海滨浴场遮阳伞,有飞行员必备的降落伞,有折叠自如的自动伞,还有用于装饰的小小的彩色伞……
  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伞的样式、功能的追求也在不断求新,因而一些多功能、新样式的伞也不断被发明出来。如日本现在已出现了一种十分别致的伞,伞柄上装有收音机,伞一撑开,就可以听到优美的音乐。另外,日本人还针对通常的伞不能避免鞋子被雨淋湿的情况,发明了一种鞋伞。这种伞立于鞋尖之处,下雨时撑开就可以防止鞋子和脚被雨淋湿,但在伞不撑开时,它在鞋子的头部却是一种装饰。国外还有一种带香味的伞,伞一打开,芬芳浓郁,可以想象得到,在雨中打着这种伞,心情该是何等舒畅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雨伞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