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10日凌晨河北唐山某烧烤店发生恶意伤人事件,已过去数日。而舆论对于这起伤人事件义愤,及由此引发的追逃量刑等问题讨论,仍在沸腾。
据河北廊坊警方12日通报,目前,9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执行逮捕。全民围观之下的暴力伤人事件,将施暴者绳之以法,并不是终点。
如果现场没有摄像头,或者这段视频没被传到网上,事件会不会上热搜,从而引起以亿计的关注?施暴者能否在短时间内被抓获,案件会不会变成海量治安案件中被普通处置的一起。
现在,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唐山以及与暴力事件相关的一切。暴力伤人何以发生,施暴者何以大庭广众之下如此嚣张,案件将如何审判量刑,都成为焦点。
整个案件之所以被空前关注,在于每个围观者,都会担心自己成为受害者。更可怕的是,发现即便做了自己勇气和能力范围内能做的事,在暴力面前,恐怕仍难以免受其害,甚至未必做得更好。
上一次让舆论陷入沸腾的孙小果案,几桩事件背后引发的全员参与、全民愤慨,实际也是依法治国征途上,广大民众对公平正义基本诉求还存在不满。
越是暴力案件面前,越是考验法治的时刻。无论是站出来发声的人,还是“沉默的大多数”,该如何对抗那些潜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暴力,该如何重建被重击的安全感?
“暴力”二字,虽短小却极沉重。狂徒以身试法,必将受到法律严惩。暴力面前,我们要小心呵护的,千方百计维系的,便是法治社会以法为大的绝对权威,是全民对以法治暴的普遍信仰。
除了法治,没有第二个答案。而法治除了要惩戒暴力,对施暴者严惩不贷,还要拔掉滋生暴力的保护伞,让暴力无处遁形。
法治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,但由于法律不健全,技术手段落后,以及一些地方保护势力存在,部分执法者唱歪了经,导致“无法无天”的问题屡屡发生。
唐山能否引以为戒,加大执法力度,异地管辖之下,会否公平公正司法,排除外界干扰,敢于揭露事实真相,坚持以法律为先,关系到案件的查办效果,更关系到可能涉及的保护伞能否根除。
6月12日,唐山宣布开展夏季社会治安整治“雷霆风暴”专项行动,重点整治打架斗殴、寻衅滋事、故意伤害、侮辱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。
今年两会,两高报告发布,用法治力挺正义决不向耍横霸道者让步,决不迁就纵容恶习陋俗。从一次恶劣的社会治安案件中暴露的问题,接二连三的实名举报背后的违法者,需要更多“雷霆风暴”由表及里,挖出隐秘的角落,重塑被扰乱的社会生态。
让无力者有力,让悲观者前行。这句新年献词,曾让很多人感到温暖并充满力量。而这句话的力量,最终应由法律赋予。
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